| 城市道路建设展新颜 |
|
| 发布时间:2007-01-21 10:27:55 发布人:新大同网 来源:大同日报 |
|
    (记者 郝 军 王晓庆) 家住御河南路的张先生现在出门上班再也不用为堵车而提前半小时出门了。他告诉记者,以前御河南路路面坑洼不平,街道狭窄,但如今,这条路彻底变样了,路面平整了,路灯也亮了,堵车现象也少了。近年来,市委、市政府以建设魅力、宜居、现代化大同为目标,高度重视城市建设工作,开展了以城市道路拓宽改造为中心的一系列城市建设工程,使我市城市道路系统日臻完善,城市面貌也焕然一新。     拓宽主次干道 拉开城市框架     以2001年我市完成“两路一街”拓宽工程为开端,在此后的几年中,我市先后实施并完成了一系列城市主次干道拓宽改造工程:2002年完成了“三大五小”道路拓宽和迎宾大桥的建设工程;2003年新建、改造了新开南北路、新胜东西街等11条道路;2004年,又实施了同泉路、迎宾大道续建工程和新胜东西街延伸段等几项工程建设项目;2005年又对拥军东西路等10条城市主次干道进行拓宽改造,同时新建御河排水箱涵1600米。五年间全市累计完成道路建设改造长度达87公里,面积近225万平方米,总投资约10亿元。2006年我市又完成了同左路、御河南北路、万寿路3条道路的拓宽改造工程,建设改造长度达7公里,总投资5000多万元。在工程建设中,全市各有关部门坚持按基本建设程序办事,包括项目的可研、立项、初步设计、规划、拆迁、征地等工作,均实行了招投标制。特别是对将要进行的工程提前落实计划,在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及时按规定进行初步概算的批复,为工程总体投资和下达财政计划提供了可靠依据。为了保证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任务的圆满完成,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还经常深入到工程建设一线进行现场办公,协调解决工程建设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在工程建设中,各有关部门和建设单位始终坚持“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原则,在选择施工队伍上采取了面向社会公开招标的形式,选择资质高、技术力量强、施工经验丰富的专业施工队伍。在设计、施工及选购材料上科学管理,严格按规范要求执行。科学合理的安排工期,保证安全,保证质量,文明施工。     改造小街小巷 提升城市品位     作为一座老城,我市200多条小街小巷由于建设时间较早,大多数道路路况已现“疲态”,有的街道因没有排水设施,每逢下雨,整条街巷便积水成河,泥泞难行。为了解决长期困扰居民的“出行难”这一问题,改善市区居民生活质量,提升城市品位,2003年,我市对北马市角街等23条街巷进行了改造。2005年,在城市道路建设重点凸现“便民”主题的背景下,我市又投资750万元对大皮巷等25条街巷进行了改造,同时对具备条件的街巷增设了排水和照明设施。2006年,我市又投资800万元,对石人、帝君庙、马王庙街等30条背街小巷进行了改造,改造道路总长度6700米,面积达3.1万平方米。在小街小巷改造工程中,我市不仅修复了路面,市政工程管理处还解决了不少路段排水难、无路灯等问题。仅2006年,在小街小巷改造过程中,我市共铺设排水管线1063米,安装路灯113盏,铺便道1万平方米,从细微之处体现了政府对老百姓的关怀。     问题不容忽视 建设仍要加力      虽然我市城市道路建设近年来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就,但仍存在着许多问题亟待解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城市基础设施非常薄弱、陈旧,历史欠账较多,需要改造的路灯、排水、电力等地下管网工程量很大,而由于资金短缺,难以在近期内得到根本改善;二是在道路施工当中,沿途单位、居民对城建工程支持力度不够,尤其是在拆迁问题上,出现了一批“钉子户”,延误了拆迁时间,从而使施工时间延长;三是地下管网铺设单位如供热自来水、煤气等、缺乏超前性的规划往往致使这些地下管网不能和道路建设工程同步进行,经常出现道路已经修好了,但没过几天,新修的道路又被“破膛开肚”,铺设管网。这些都是需要下一步着重关注解决的问题。
(本文已被浏览 405 次)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