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有多难——老考生谈经验 |
|
作者: 出处: 更新时间: 2005年06月19日 |
1、汉语言文学有多难  不难,真的不难!!!  不要区分专科还是本科,本专业最大的好处是,基本上只要你愿意背,所有科目都能拿下,连带《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这两科有点语法知识的科目,考试的题目很多都是从课文的范例中出的(特别是《古代汉语》)。本专业,大专段的,多数是文学作品的学习,教材开列出大量的文学作品都需要你去读,去理解,简说,就是找找每篇文章的中心思想,作品特色、作者的思想。建议,只背课本出现过的文字。  如果只想及格,并且迅速的通过较多的科目,那你最好对自己的背书能力有个深刻的认识,还不死心,就试试你的记忆力有多强吧。  所以我建议大部分从小习惯于背书过关又想尽快拿文凭的人,读俺们这个专业吧。我可不是吹的,你看自考报考人数最多的专业永远都是汉语言文学的,多其他专业一倍还要多的人,绝大部分都是抱这个想法的。  2、考试安排怎么啦?  以前每年才两次,但是幸好有时有些科目上下半年都开考,因为以前是看报考人数的多少来定考试次数的,这可苦了那些冷门专业的考生,那时他们的感觉就跟我们现在一样,”天啊,一科一年才开考一次啊!!!!  后来改革了,多了两次加考,虽然都是公共科,但是这样把公共科和专业科的考试分开了,幸福了千万人啊。可惜一门专业科一年也只有一次考试了,每次考试都让人提心吊胆的。不过,就是一年,就这样一年又一年(这里说到伤心处了,大家一起唱吧:“毕业证啊,左三年,右三年,这一生见面究竟有几天?——要动情点,这样感觉会好很多的,可以参考蔡琴的唱腔 )  所以,不管那个专业都好,因为加入自考的时间段不同,得到的考试机会总是比别人多一次或少一次,正确安排自己的考试科目时间是你一定要做的事情,找出今年的开考时间表看看吧,全部专业一年都有一次开考机会,有些科目是有考试时间冲突的,看啊,看啊,别等到最后一年才发现自己被耽误了一年,就这样一年又一年啊?  本科段的毕业论文申请是不需要等到最后一科考完的,中大的最新消息是:本科段的全部课程(加考不算),有7科通过即可申请论文了,论文申请好简单,一个字,钱,钱,钱。有钱好办事!!  本科段的英语二,到底自己能不能过,能过也要考虑是否值得花那么多时间去学习,或者,总之,一定要端正对待英语二的思想,加考那三科是跟本科段专业科对着来的,这样的安排就是让你处在两难的选择中……  学位,强烈建议不等文凭开饭的同志们拿个学位吧!!  3、为什么侥幸的总是我?  就我参加自考这么多年来看,基本上可以肯定的是,我们每一次考试的成绩都是饱含水分的,这里面有我们的汗水,也有改卷老师同情的泪水。经常听到很多人是60、61、62……的分数,这些分数我可以肯定60%以上都是不真实的得分,一般都是过高了,可能我们还差几分,或者,总之我们应该是达到了55分以上,本专业的考卷,除了选择题是有绝对的对与错之分,很多问答题都是不需要你一字一句的按标准答案去答题的。答对意思了,给多少分就是老师的事了。。,特别是论述题,我们知道,中文的很多研究领域是还在不断的推进的,比如,我比如啊,最好你们不要尝试这样做,比如论述提要你谈红楼里薛宝钗的或林黛玉或那个贾宝玉的形象,或者好多好多古典文学作品的特色啊,基本上这些题目是应该丢很多分数的,哪怕你说出自己跟书本不同的独到观点,按评卷标准都要适当给分的。除非你蠢的跟我一样说到离题了。  记住,想不起标准答案的题目,一定要字迹公正,胡说也要有条理。  4、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  55——59之间,是让很多人长吁短叹的分数,究竟是一时失手,还是自己那里出了什么问题?既然老师都给了我59分了,为什么不给多我一份?戏弄我,嘲笑我,还是警醒我?问题究竟出在那里?怨谁?  很简单,你的那份试卷,根本老师怎么加也没办法给你加够60分,可能你根本就不是59分,而是50分,老师戏弄的就是你。吹咩(——这个词要用广东话来读,还要很藐视的语气!! ——)  5、那考试……?  第一,不管复习到什么程度,只要有时间你就该去考试,看看最新的试卷也好,至少,把选择题做了吧。放弃意味着你不见的不单单是20块钱,还有一次考试的机会(可能是一年的唯一次),半年的时间,还有,好多啦,有空我才数给你听。  第二、冷静,冷静。再冷静。冷静也记得要注意考试时间,冷静不是要你把大脑冻住了。  6、复习:理解与记忆  到底是怎么回事,考试时总有我不知道答案的题目。难道是我没看到书吗?不,我看到了,就是记不得了,书本太厚,考试就考那一点题目,难免有自己没看仔细的地方,恰恰题目就出在那里。。该死。  一本书,厚厚的几百页,背下来肯定要死人啦,不过还是很多人冒着生命危险把书本的知识都背下来了.  我们这个专业好像有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及格容易,高分难”光背书也能拿高分,没错,累死你而已。  实质上我们应该问自己,我们学习,是在背书本的知识,还是在消化书本的内容。我经常说的一句口头禅就是“我是吃老本”。我的意思就是,很多时候,我回答那些问答题都是按照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去回答的(因为我根本不记得完整的答案)。教材里那些西方现代文学大师和他们的作品里一些主角名字,我老是记不住。但考试总会涉及到的,天啊,这可要命了。学习,虽然目的只有一个,就是通过考试,获得文凭,但是在考试以外,我们是不是应该为自己的大脑里留下点纯文学的空间——别小看这些,这就是你的“老本”。当你揣着自考的文凭时,人家就认定你是具有一定汉语言文学知识的人,别告诉我你不知道老舍的作品的风格,不知道杜甫有那些名作,不知道爱斯梅拉达跟加西莫多是怎么回事。至少,至少,你不能像那个风骚歌星李汶那样要请“岳飞”给她的歌曲填词吧/—— D人都吾知个“丑”字系点写既。失礼死人啦。(广东话)  哦,一下记不得接下来要说什么了,就写到这里吧。  这段时间,脑子里最记得的是别人说过的一句话。“考完试我可以好好看书”——大概这个意思吧。真是自考汉语言文学的悲哀。
(本文已被浏览 204 次)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