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发布信息 ·用户注册 ·用户中心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19家食品企业反对电子监管码
作者:  出处:公益时报  更新时间: 2008年04月13日 
“‘电子监管码’相当于商品的身份证,消费者可以通过核实产品上26位的电子码,检验产品质量和真伪。”3月27日,国家质检总局工作人员接受《公益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2007年11月29日,国家质检总局决定对纳入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和强制性产品认证(CCC)管理的重点产品实施电子监管。 

  此举在食品行业内,如一石千浪。 

  今年3月中旬,包括百事、联合利华、伊利、雀巢、可口可乐等19家知名食品企业,联名上书有关部门,对推广“电子监管码”表示质疑,认为其加重了企业负担,而对保证食品安全又很难起到实质性作用,应当慎重对待。 

  产品“身份证”出台 

  2007年11月29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公开发布“关于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实施产品质量电子监管的通知”,决定对纳入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和强制性产品认证(CCC)管理的重点产品实施电子监管。 

  实施电子监管的途径就是给每件产品赋上“电子监管码”,这项工作由国家质检总局下属的中国产品质量电子监管网具体操作。 

  国家质检总局表示,实施电子监管码是为了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 

  “电子监管码是全国最大的产品库,也是国家的一项德政工程”,国家质检总局办公厅新闻办一位姓陈的处长解释道,“电子监管码”就像产品的身份证,而且每件产品的监管码具有唯一性,即“一件一码”。 

  本报记者从国家质检总局的网站上了解到,目前监管码已经从16位升级到20位,企业准确登记其产品的商品编码后,监管码可以建立与商品编码的对应关系,在零售领域中进行商品结算计价。 

  “生产企业通过监管码将产品的生产、质量等信息传输到监管网数据库中,在销售时将销售信息传输到监管网数据库中,这些数据信息可供消费者进行真假与质量查询。”中国产品质量电子监管网工作人员称。 

  也就是说,消费者通过拨打语音电话、发送短信或者登陆相关网站,就可以查询已经赋上“电子监管码”产品的质量和真假。 

  强制性要求产品认证管理的产品包括:家用电器、人造板、电线电缆、农资、燃气用具、劳动防护用品、电热毯、食品、化妆品等九大类69种重点产品。 

  国家质检总局的通知要求,自2007年11月29日起,上述九大类重点产品生产企业必须加入产品质量电子监管网,在产品包装上使用统一标识的电子监管码后,方可出厂销售。 

  19家企业“上书”反对 

  国家质检总局推行的“电子监管码”,立即在食品行业内引起轰动。 

  3月20日左右,53家知名食品企业“碰头”就此事座谈商量对策。 

  而之前的3月中旬,19家知名食品企业联合向国家有关部门上书,对电子监管码质疑。 

  这19家企业分别为:安利、百事、联合利华、北京义利食品、河南莲花味精、双汇集团、箭牌糖果、玛氏食品、伊利、雀巢、美赞臣、雅培、通用磨坊、英特儿、浙江熊猫乳品、亨氏、河南大用实业、可口可乐、乐天。 

  上述19家企业对国家质检总局推广“电子监管码”的做法提出了四方面的质疑。 

  百亿成本或将转嫁消费者 

  企业的质疑主要体现在对提高食品安全无实质意义、企业新增成本上百亿元、强制入网收费的主体弄不清、消费者需额外支付电信费用等四个方面。 

  “电子监管码记录提供的产品质量信息早已全部存在于预包装食品标签上,通过阅读标签,消费者可以方便快捷地获得有关信息。”参与上书的河南某集团公司工作人员接受《公益时报》记者采访时认为,电子监管码属问题追溯系统,未涉及生产过程的质量安全控制,而原料与生产过程控制才是决定食品安全性的根本。因此,‘监管码’的应用对食品安全管理并无实质意义。 

  对于上书企业质疑消费者查询“电子监管码”,需要额外支付电信费用的说法,中国产品质量电子监管网的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拨打“电子监管码”语音查询电话的基本费用和普通通话一样,但是每分钟要加收0.2元的通信费,加收通信费的金额根据不同地区通讯部门的不同规定也有不同。 

  “如果在食品行业全面实施监管码,新增生产成本每年将高达数十、上百亿元,这将对本已微利的乳品、肉类、农副加工食品等造成巨大成本压力,即对近期食品价格的不断上涨产生推波助澜作用,成本最终还是转嫁给消费者”。中国食品工业协会有关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此外,食品产品种类繁多,千万个花色品种,数以百亿计消费单元,需要上千亿信息量。所以,食品安全监管码在技术上尚缺乏实践检验和论证。 

  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宗庆后建议,取消对食品行业的产品质量电子监管制度,修订为溯源监管制度。他认为,食品行业最小包装的产品数量巨大,实施监管码对企业和消费者都会造成经济压力。他建议修订为溯源监管制度,即通过现行的商品条码制度、规范的食品标签制度等追溯每个产品的真伪。 

  国家质检总局工作人员称,对19家上书质疑电子码的事情暂时不发表任何看法。 

  国家质检总局办公厅新闻办一位姓陈的处长告诉记者,他们将在近期组织媒体记者前往企业参观,实地了解“电子监管码”的性能和操作流程。 

 (本文已被浏览 254 次)
 发布人:admin
 → 推荐给我的好友
上篇文章:我要为金牛男人放弃一切吗?
下篇文章:我都29岁了,合适的男人还没有来
  →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 评论内容 (点击查看)   共0条评论,每页显示5条评论   浏览所有评论
(没有相关评论)
  → 发表我的评论
您的姓名: 您的Email:
评论内容:
250字内
发表评论:  新大同网友情提示:您好像还没有 注册 或还没有 登陆 本站?!    发表评论须知 →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
  • 本站有权保留或删除您发表的任何评论内容;
  • 阅读排行
    · 肉欲纵横 一个女大学...
    · 女性挤压术控制他的射...
    · 女同事把第一次给了我...
    · 雨中的纸鹤
    · 卫生间瓷盆巧除锈
    · 谎称能联系大生意 老...
    · 11个数字,祝福爱情...
    · 揭秘各类骗术之五:遇...
    · 欧洲旅游购物指南
    · 性爱生活要善于利用手...
    · 驱蚊小窍门
    · 矜持的错失
     
     
    推荐文章
    · 安利300万元资助节...
    · 房价泡沫排行(二) ...
    · 国内银行借记卡10月8...
    · 天然维生素E 助你健...
    · 烹饪多技巧 营养少流...
    · 大同银星金店资助残疾...
    · 改变墙壁色彩主题 让...
    · 著名歌手刘欢的欧式风...
    · 中国传统节日介绍——...
    · 一件白衬衫 一周巧妙...
    · 7种最有效的懒人减肥...
    · 专家提醒:喝牛奶上火...
    关于我们   大同聊吧   友情链接   留言   TOP
    版权所有:新大同网  http://www.sxdt.com.cn/       
    客服1:新大同网真诚为您服务。   客服2:谢谢。      晋ICP备060057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