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 年 献 辞 |
|
发布时间:2007-01-01 11:01:01 发布人:新大同网 来源:大同日报 |
|
同志们、朋友们:
丰年喜庆辞旧岁,瑞雪兆祥贺新年。在这辞旧迎新之际,我们谨代表中共大同市委、大同市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全市各条战线、各行各业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工商界人士和各级干部,向驻同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和政法干警,向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亲切的慰问!向所有关心、支持大同各项事业的朋友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刚刚过去的2006年是“十一五”的开局之年,是大同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这一年,在党中央和省委的正确领导下,市委、市政府团结和带领全市人民,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奋力赶超,重振雄风”的战略目标,紧紧抓住资源型城市转型,攻坚克难、开拓创新,全市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协调发展。预计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405亿元,同比增长8 %左右;实现财政总收入73亿元,同比增长17.8 %;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4亿元,同比增长17.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9550元,同比增长12%;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710元,同比增长10%。
过去的一年全市经济结构调整全面深化,煤化工、电力、冶金三大接续产业逐步做强,装备制造、医药化工、建材、旅游、现代服务、农产品加工等替代产业日益做大,“一都一埠三地”建设扎实推进。农业发展“十大工程”全面实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粮食产量连续五年实现丰收,雁门关生态畜牧经济区建设稳步推进,县域经济不断壮大。国企改革不断深化,对外开放步伐加快,招商引资实现新的突破。第三产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非公经济发展迅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平改坡、污水处理厂、展览馆改造等城市建设项目如期竣工,完成了4条主道路和30条小街小巷的改扩建工程,村村通水泥(油)路工程完成1942公里。“蓝天碧水工程”全面启动,全年市区二级以上良好天气达到239天。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我们着力解决人民群众生活生产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全市城镇新增就业岗位48355个,失业率低于4%;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城市低保实现了应保尽保,9个农业县区建立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7个县疾病控制中心和市疾病控制中心建设完工,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扩大到6个县区;采煤沉陷区治理和棚户区改造工程进展顺利,新建的373栋住宅楼已经基本完工,共有20946户居民得到安置;全年完成320个乡23个村5000人的农村移民搬迁工作,累计解决了9个农业县区115个自然村18.6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此外,依法治市进程全面推进,社会治安进一步好转,连续第三次荣获“全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市”的称号。机关效能建设深入开展,机关作风明显改善,工作效率显著提高。党的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科教文卫体等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全市呈现出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的良好局面。
回顾过去的一年,我们豪情满怀;展望新的一年,我们信心百倍。2007年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一年,也是落实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和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关键之年。在新的一年里,我们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和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加快资源型城市转型,紧紧抓住我市被列为享受东北老工业基地优惠政策的机遇;抓住我市6个县被确定为省“两区”开发重点县,享受西部大开发优惠政策的机遇;抓住《大同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被国务院正式批准,以及我市煤矿沉陷区治理、棚户区改造建设得到中央和省的大力支持等有利时机,乘势而上,奋力赶超,在经济结构调整、新农村建设、深化国企改革、扩大对外开放、城市建设和管理、环境治理、发展社会事业等方面,解放思想,创新思路,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不辜负全市人民对我们的重托和希望。
美好的蓝图令人鼓舞,宏伟的目标催人奋进。在新的一年,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同心同德,奋力拼搏,以崭新的风貌、新的业绩,创造大同美好的明天!
祝全市人民新年愉快,阖家欢乐,万事顺意,幸福安康!
(本文已被浏览 446 次)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