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产业成为阳高新农村建设助推器 |
|
发布时间:2007-02-06 09:12:05 发布人:新大同网 来源:大同日报 |
|
    (记者 苑捷 通讯员 吴廷录)日前,记者在阳高县罗文皂镇罗文皂村日光温室蔬菜大棚内看到:西红柿透红,青菜翠绿,煞是好看。村民们正忙着给蔬菜浇水施肥,想在年前卖个好价钱。这是阳高县新农村建设“一村一业、一村一品”建设的一个缩影。阳高县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因村制宜发展生产,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初步形成“一村一业,一村一品”的特色块状经济发展新格局,切实为农民增收找到了一条好路子。     在新农村建设中,阳高县充分依托自有的传统特色和资源优势,按照“一村一业、一村一品”的发展模式,选择那些特色资源作为重点开发和培育对象,通过分类指导,培育扶持畜牧、蔬菜、杏树、小杂粮、集镇商贸、劳务输出等产业,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该县选择养殖基础较好的夏家场、罗文皂、兴苑、新佃等村养殖奶牛发展奶业,村均奶牛达到200头以上。新佃村户均1头奶牛,仅此一项人均收入可达1500元。该县还把蔬菜业作为生产发展的重中之重,建起了罗文皂、夏家场等10个蔬菜专业村,种植面积达3.6万亩。王官屯镇兴苑村发展“印帝安”西红柿大棚28栋56亩,亩产量达1万公斤,亩均纯收入都在7000元以上。     在推进特色种养的同时,该县狠抓商贸流通业和劳务输出,去年投资1200多万元相继搞了罗文皂福兴农贸市场、大白登临街商宅楼、古城集贸市场改扩建、兴苑商品集贸中心等工程,繁荣了农村经济,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八里台、东小村、兴苑、李官屯等村利用城郊或周边企业较多的优势,就地转移劳动力,农民年人均增收都在500元以上。东小村根据傍109国道,煤站多的实际,大力发展运输业,全村拥有大中型运输车200多辆,仅此一项,村民年人均可增收892元。     去年,该县“一村一业、一村一品”专业村的农民人均纯收入2800元,超出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700元,占家庭收入的80%以上。 
(本文已被浏览 298 次)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