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金热销背后存隐患-业内人士提醒 |
|
| 发布时间:2007-03-27 09:45:57 发布人:新大同网 来源:大同晚报 |
|
    (记者 吴华)从去年10月到现在,老百姓投资理财中有一个词频频出现,那就是“基金”。我市代销基金的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及大同证券、山西证券均出现销售火暴的景象。对这种状况,金融业内人士提醒居民,购买基金切勿盲从。另外基金热销背后也存在一些隐患,亟需有关部门正确引导和规范。     基金销售究竟有多火?工行市分行个人金融业务部工作人员给记者举了一个实例:3月6日,工行托管的汇添富成长骄点基金正式发售,1500万元的额度仅用20分钟就已售罄。3月16日,这支基金开放申购一天,又售出1800万元,这一天全国共卖出77亿元。基金销售之热由此可见一斑。     由于较长一段时间内,开放式基金净值上涨较快,投资回报率较高,百姓投资跟风严重,极少考虑风险。甚至有部分人认为只要能买上基金,肯定能赚钱。事实上,购买基金和炒股一样,都存在风险。比如,今年2月购买基金的人就已经发现很难赚钱了。     就金融业内来讲,基金热销也对金融业务正常开展造成影响,在部分县区形成储蓄存款转移现象。据了解,目前个人消费和投资仍以现金结算为主,人们购买基金使大量现金在金融机构之间转移,使金融机构现金交易总算增加。以广灵县为例,广灵县只有工行代销基金,基金热销期间,农行和农村信用社现金投放量明显增加,工行现金回笼明显加快。去年11月、12月和今年1月,工行销售基金分别为230万元、750万元和910万元。据基金销售人员初步统计,其中70%左右资金是通过投资者从农行、信用社、邮政储蓄等金融机构提取现金到工行柜台购买的,其中农信社储蓄存款降幅最大,储蓄存款去年12月比11月下降827万元,仅12月份现金净投放1392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了39%。
(本文已被浏览 301 次)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