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大同中医发展“把脉”—市政协专题侧记 |
|
发布时间:2007-04-28 10:12:58 发布人:新大同网 来源:大同晚报 |
|
表里虚实,辩证施治;望闻问切,简便廉验。积淀了数千年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中医药,曾经使多少人养生祛病,起死回生。但发展至今却呈现出了门庭冷落车马稀,后继乏人香火淡的  颓势。针对这一问题,27日上午,市政协召集我市各大医院院长、中医界名老专家就保护中医药文化、发展中医药事业进行研讨。     市领导李世杰、陈金宝、高昌荣同专家们一起为大同中医事业“把脉开方”。     近日,国家科技部、卫生部等16个部门联合发布了《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解决我国广大民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需要充分发挥中医药的医疗保健作用。研讨会上,省政协委员、大同大学医学院教授杨硕平就中医药在临床上的独特优势以及其在国际上的发展现状作了专题发言。杨硕平说,中医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整体观念和辩证论治是中医学体系的优点和精华;中医药还具有“简、便、廉、验”的优势,特别适合我国当前的国情,对于减少国家医疗资源的投入和减轻群众的负担具有切实的作用。市中医研究所所长辛勇围绕“振兴岐黄伟业,倡导绿色医疗”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他建议尽快制订出台地方性保护和扶持中医药的政策法规,加大资金投入,培养后继人才,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市政协委员辛长青、市中医院葛德英等专家就我市中医院如何走出困境建言献策。     在听取了专家们的发言后,市委常委、副市长李世杰说,传承和发展中华民族的中医药文化是我们共同的职责所在。她提出四点意见:第一,要关注和支持大同市惟一一所中医院的生存和发展,为他们创造好的生存条件;第二,全市卫生系统、各大医院都必须重视扶持中医,增加设备,引进人才,身体力行承担起发展中医药事业的责任;第三,不断壮大中医药队伍,引进、培养、吸引中医药人才,把前辈宝贵的中医文化遗产传承下来;第四,要提高中医诊病的技术水平,兼容并蓄,中西医结合,相得益彰。李世杰希望全市各级政府及社会各界都要关注和支持大同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为发扬光大中医药文化做出贡献。      本报记者  姚桂桃
(本文已被浏览 559 次)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