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书法交流擦出美丽火花——访孙家勤教授 |
|
发布时间:2007-06-16 09:02:08 发布人:新大同网 来源:大同晚报 |
|
    在山西大同台湾新竹两岸两地书法联展活动中一位普通话发音纯正,且风趣幽默的学者引起记者的注意。只见他身形健朗,谈笑风生,一问方知已是77岁的古稀老人——民国名人孙传芳之子、国画大师张大千的弟子、台湾师范大学美术系研究所教授、台湾水墨画会理事长孙家勤先生。     13日下午,在两岸书法家笔会间隙,记者采访了孙家勤先生。     孙家勤,字野耘,1930年出生于辽宁大连。祖籍山东,长于平津。先后就读于北京辅仁大学、台湾师范大学和巴西圣保罗大学。1963年拜国画大师张大千为师,学益大成,被大千先生赞为“可谓能起八代之衰”。     谈到这次大同台湾两岸两地书法展,孙家勤显得非常开心。他说,我们两岸同文同宗,中国文字除了它所代表的内涵外还有一个特殊的艺术性,这就是我们的四大国粹之一书法,书法把文字带入艺术的境界。大同的书法有非常好的传统,它本身代表一个艺术的方向,大同的书法作品有鲜明的地域色彩,有自己的个性。大同是文化古城,我第一次来,但是我知道云冈石窟和悬空寺,有生之年能来贵地进行文化交流感觉非常开心,收获很大。     在谈到书法艺术时,孙家勤说,我们流着中国人的血,有自己看不见的传统。中国很大,文化方面亦各有传承,不能以偏概全。文化的变化同样离不开历史的变革和变化,书法的变化和推陈出新也是自然现象,人不可能生活在昨天,我们只有在文化根源里汲取养分,只有继承传统书画的精髓,才能担负起发扬和传承中华书画艺术的重任,并使之发扬光大。     对那些希望提高书法水平的人,孙家勤教授给出的“秘诀”是:天才加努力是没话说的。光靠天赋不努力,或者勤学苦练但缺乏秉赋的,要成为“家”谈何容易。     孙家勤先生侃侃而谈,娓娓道来,他笑称这次只是一个合作的开始,相信我们两岸书法的交流会擦出美丽的火花。(记者 姚桂桃)
(本文已被浏览 419 次)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