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人员用水泥船打捞蓝藻。汪晓东/摄
人民日报6月21日报道 随着气温升高,同时受6月18日晚一场东风影响,近几天,无锡太湖局部水域再次出现蓝藻聚集。这次蓝藻是出现在太湖梅梁湾西部水域,距无锡市重要水源地、贡湖水厂约有11公里,对水质未造成影响。
斩“藻”
每天打捞1000多吨;蓝藻暴发可能性依然存在
“这些天我们天天打捞,多的时候每天出动一两千人。”无锡市农林局水产技术指导站站长张宪中介绍,目前每天的打捞量为1000多吨。
从目前情况看,取水口水质情况正常,蓝藻浓度约为500个/升,而在上次蓝藻暴发的时候,蓝藻浓度高达5700万个/升。“目前还没有出现蓝藻大规模聚集的情况。”张宪中说。不过他指出,太湖富营养化的情况没有根本性改变,只要气温、风向等外部条件适宜,蓝藻暴发的可能性依然存在。
无锡市农林局渔政处副处长周志成介绍,从5月8日开始,渔政部门就组织打捞蓝藻,先是用勺人工打捞,后来用吸泵机械打捞。
除了打捞,学者还提出了一些可资参考的除藻办法。
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陆健健提出,一个既简单又行之有效的办法是“压生土”,就是从耕作层以下或者干涸湖泊的淤泥下取土,将其脱水之后打成粉末,喷洒到蓝藻上。生土对有机氮磷具有很强的吸附作用,用来灭藻是立竿见影。
此外,无锡市正开展蓝藻变废为宝的研究。
预警
严密监视异动;每两小时监测一次水源地水质
能否及时掌握蓝藻发展状况,并据此分析其可能对水质产生的影响?这个问题,在无锡发生饮用水危机之后,不断被人问起。
无锡市自来水总公司总工程师戎文磊介绍,目前,他们已对蓝藻的生长发展以及风向、水位、气温等自然环境进行实时监控,并在取水水源地分别安置了活动和固定的监测哨,每两小时对水源地水质监测一次,重点监测与藻类有关的水质指标,以确保城市饮用水安全。
(本文已被浏览 309 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