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沼气大发展民心工程惠万民 |
|
发布时间:2007-12-07 16:49:59 发布人:新大同网 来源:大同晚报 |
|
    庭院整洁美观,屋内干净舒适,如今像这样用上沼气做饭、点灯的生态农业户在我市已达2万余户,涉及全市9个农业县区的93个乡镇、835个村。沼气建设的大力实施,正逐步改变着农民传统的生活方式,改善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优化了农村的生活环境质量,促进了养殖业和种植业的有机结合,实现了农业生产的良性循环。农村沼气的大踏步发展,已成为今年全市加快新农村建设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长期以来,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普遍较差,日常烧水做饭需要燃烧大量的农作物秸秆及山野柴木,不仅造成了农村环境的脏乱差,而且破坏了生态环境。为了改变这一状况,近几年,党中央、国务院对农村沼气这种清洁能源建设高度重视,中央一号文件连续四年对农村沼气建设作出部署。从2003年起,我市积极推广沼气建设,先后在浑源、灵丘、南郊区铺开了试点示范工作。由于北方地区自然条件的制约,寒冷期长,建设成本较高,加上农民思想认识局限、技术力量不足等多方面原因,全市农村沼气建设一度进展缓慢,到2006年底,全市建成的农村沼气池仅有800座。但几年的试点示范,为大面积的推广进行了探索,积累了经验。     今年,党中央、国务院提出要全面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强调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并把农村沼气建设确定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省委、省政府把农村沼气建设确定为2007年向全省人民承诺办的12件实事之一。面对国家、省加快农村沼气建设的战略机遇,我市站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推进民生工程建设的高度,将农村沼气建设作为加快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工程来抓,确定了全年2万户的农村沼气建设任务。     任务就是目标,就是号角。为了高标准、高质量完成2万户的沼气建设任务,我市各级党委、政府将农村沼气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特别是一把手亲自安排部署,积极筹措资金,及时解决沼气建设存在的问题,并实行了县领导包乡、乡领导包村、村干部包户的“三包”制度,层层落实责任,使沼气建设任务落到了实处。市委书记郭良孝在深入县区调研中将沼气建设作为调研的主要内容,看进度,作指示,提要求;市委副书记、市长丰立祥多次主持召开专门会议、现场促进会,专题研究沼气建设,要求“不管困难有多大,一定要坚决克服,保质保量完成建设任务;必须建一个成一个,农民受益一个,把惠及百姓的大事好事办好办实。”     沼气建设的整体推进,也是用足用活政策,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各级各部门齐抓共管,精心组织,协调配合的结果。为了确保任务的圆满完成,市长丰立祥和副市长郝月生带领市农业局负责人多方奔走,积极争取国家和省里的支持,并千方百计筹措资金,进行项目配套。县区政府结合自身实际,创新建设思路,不断加大对农村沼气建设的政策扶持和财政投入力度。今年全市用于沼气建设的资金达到了6051.2万元。市财政在财力紧张的情况下,拿出650万元用于沼气配套建设资金和技工培训;县乡两级共筹集配套资金3173.7万元,保证了今年沼气建设任务的顺利完成。与此同时,农业部门积极抓试点、推典型、搞培训,强化技术服务;财政、发改委、扶贫办等部门在制定规划、资金投入、项目管理等方面大力支持。上下齐心,强力推进,全市沼气建设力度空前,非常漂亮地超额完成了建设任务,今年一年建成了20562户,超额任务的2.81%是全市多年建设总和的25倍。  
(本文已被浏览 193 次)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