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发布信息 ·用户注册 ·用户中心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吴建民:明年对台动武的可能性难判断
发布时间:2007-12-29 08:30:14 发布人:新大同网 来源:四川在线
 四川在线12月29日报道  文明数千载,华夏子孙足迹早已遍及全球。中国人走出去,经历着一个简单的步伐,中国人走出去、中国产品走出去、中国资本和技术走出去。

  这一过程也是人类文明交融的历程。自从2001年中国加入WTO以来,这一进程大大加速,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四大贸易国,资本输出的重要国度。

  走出去的中国需要全球视野。正如中国企业海外经营实践所遭遇的,刚刚全球化起步的中国企业和商人最缺乏的不是资本,而是全球化关怀和视野。

  全球化的中国需要有全球化战略,全球化时代的中国商业需要有全球的视野和关怀。

  金砖四国们的最新商业机会、睦邻友好的周边情势,区域一体化进程的种种机遇,地缘战略重地的风云变幻,还有全球企业的中国梦想……

  这一切,是全球化时代的中国商业的战略视野,亦是中国商业、人文的全球关怀。

  “从IPCC的四次评估报告,到年底的巴厘岛谈判,2007年将以气候变化年载入史册。”

  12月24日,外交学院院长吴建民接受本报专访,以这样的开场白点评国际局势,展望2008中国外交。

  的确,在巴厘岛气候谈判这个展示多边外交的舞台上,我们看到了美国的傲慢,欧洲的愤怒,发展中国家的无奈,当然,也有中国一如既往的东方式深沉。

  中国外交,在过去30年里,以和平、发展和合作为主线,韬光养晦,充分展示了其阴柔之美,以及一个崛起中大国“以柔道治天下”的平和、从容、镇静。

  先哲有言,“柔弱胜刚强”。中国30年来之不易的和平建设环境,深藏东方智慧的柔性外交功不可没。

  “30年河东,30年河西。”北京奥运之后,中国步入国际政治舞台的中心,我们的外交何去何从?而答案,也许就在吴谦谦君子般的儒雅和侃侃如也的谈吐之中。

  2007中国外交积极推进

  《21世纪》:2007年行将结束了,2007年的国际形势有什么特点?中国外交取得了哪些成就?

  吴建民:2007年,国际形势是一个和平年,尽管热点问题还在继续,但总体上比较缓和,和平势头在继续,而且中国参与解决热点问题的力度在加大。朝核问题取得了进展,中国的作用全世界都看到了;达尔富尔的问题,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公开赞扬中国发挥了天使性的任务;前不久萨科奇访问中国,赞扬中国在达尔富尔发挥的建设性作用;伊朗核问题,我们的外长11月份访问了伊朗。总体来看,国际上谈判解决热点问题的势头在增强,中国在这个过程当中发挥了自己的作用。

  就中国外交来说,是各项工作全面推进的一年。我们的大国关系,同发展中国家的关系,和周边国家的关系以及多边外交,都在继续向前推进。我们同美国、欧盟、日本、印度、巴西之间的关系,总体也在向前推进,虽然中间有些波折、有些矛盾,但总体看在稳定地往前发展,特别是经贸领域,推进的速度很快。与欧盟的贸易,今年估计要突破3300亿美元,中美贸易突破了3000亿美元,中日贸易要突破2400亿美元,和东盟的贸易突破1900亿美元,发展的速度相当快。这么快的速度,表明双方的共同利益在增加,但是大发展的后面也有摩擦,大家都看到了。我们在看待国际交往的时候,必须有这样的认识:国与国之间存在分歧是必然的,出现这样、那样的摩擦是不可避免的,不能够指望中国同外国没有任何摩擦,这是不可能的。但是要看到实质,这些摩擦不能以点代面,和平、发展仍是主流。

  对台动武的可能性现很难判断

  《21世纪》:2008年是两岸关系的高危期,台湾当局一意孤行推动入联公投,两岸展开了激烈的外交斗争。您如何评价我们的涉台外交?是否已经做好了应对最坏局面的外交准备?

  吴建民:台湾是中国的内政问题。在国际层面上,我们的工作是成功的,至今已有160个国家表态,反对和批评台湾入联公投,这是很了不起的,说明国际社会在这个问题上有了共识,这对入联公投是一个当头棒喝。最近赖斯讲话,入联公投是挑衅性的,没有必要挑起紧张,予以反对,讲得很好。我们认为,美国在台湾问题上是能够发挥作用的。

  《21世纪》:外界有一种感觉,美国表面上、口头上给台湾施压,而暗地里、实质上又在挑动台海矛盾。比如说,在这个敏感时刻,他们还继续给台湾军售。

  吴建民:美国给台湾军售,我们予以了严厉的批评。但要说美国在有意识地挑动两岸纷争,我没有看到这种迹象。决定外交政策的是国家利益,每个国家的根本利益何在,这是能分析出来的。中美的共同利益在迅速发展,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在加深,美国人想推动台湾入联公投来挑起紧张,我觉得这种判断是没有根据的。我认为判断的时候,一定要抓住问题的本质,中美双方在台湾问题上是有分歧的,他卖武器,我们就坚决反对,但是也有一定共同利益,在台海地区保持一种和平稳定的局面,符合中国的利益,也符合美国的利益。这是双方的共同利益,也是美国人一再反对入联公投的根据。

  《21世纪》:如果台湾强行公投的话,大陆会动武吗?

  吴建民:这个问题中国政府一定会有一个非常全面的考虑,不便进行猜测。台独分子是吃紧张的饭,吃捣乱的饭,总想挑起紧张,局势平缓了,他就无计可施了。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所有老百姓喜欢的事情他都不喜欢:老百姓喜欢缓和,他不喜欢;老百姓喜欢三通,他不喜欢;老百姓喜欢大熊猫,他也不喜欢。他就喜欢搞紧张,中国有一句古话,多行不义必自毙。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我们在台湾问题上的做法是越来越得到台湾普通同胞的赞同和认可。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里说,台湾的问题,不能通过公投去决定,如果要公投,也得13亿老百姓来做出决定。这个讲话合情合理地表述了中国人的共同意愿。

  《21世纪》:但是中央也说过一句话,公投就是台独,而台独是要动武的。

  吴建民:对于中央的一些说法,我想作为准则的是“十七大”报告,你把“十七大”报告仔细地分析一下,可以看出来我们在处理台湾问题上的一整套想法。至于动武的可能性,现在很难做出判断,因为形势还在发展中,我们颁布了《反对分裂国家法》,实际上把底线划清楚了。同时我们也在国际上进行了广泛的活动,组织入联公投,最后结果如何?会不会通过?都是未知数,所以现在还不能断言我们会这样或那样。但是一国两制、和平统一这个方针是坚定不移的,锦涛多次表示了这样的想法,要尽最大努力。

  奥运外交不能嫌贫爱富

  《21世纪》:北京奥运是2008年的一件大事,在办好奥运会的同时,中国将展开一轮比较密集的外交行动,目前外交系统在做哪些准备工作?

  吴建民:奥运会期间,有很多国家元首要来北京,他们都想亲眼目睹一下第一次在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举行的奥运会。雅典奥运会有80多名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去,北京会不会突破这个数字?我觉得是很有可能的。这次萨科奇来访的时候,胡锦涛主席就邀请他,明年来看比赛,他说一定来。其他元首来的时候,我们也会发出邀请。8月份前后,我们的领导人会非常忙,各国元首和政府首脑来中国看奥运会,实际上来会见中国的领导人,同中国人接触,感受中国的变化。这么多国家元首、政府首脑集中到中国访问,会促进中国同外部的相互了解,推进双边关系,中国同世界的关系也会进一步发展。

  《21世纪》:奥运期间,中国老百姓将和外国人进行广泛的接触。对这种公民外交,你有什么建议?中国人和外宾交往时应该怎么做?

  吴建民:中华民族是一个有几千年文明历史的民族,我们要以礼相待来自各国的宾客。特别要注意的是大小国家的平等,我们要重视大国,也要重视小国,我们要尊重大国,也要尊重小国,不能嫌贫爱富。

  《21世纪》:近代中国的发展轨迹呈现出一个周期规律,往往是30年一大变。比如1919年“五四运动”开始新民主主义革命,1949年建国,1979年改革开放。有人因此猜测,奥运会后中国的各项政策可能会有大的调整。那么在外交领域,我们的政策会有什么样的战略性转变?

  吴建民:我不认为2009年之后中国外交政策会有战略性转变,我不赞成。“十七大”报告对中国的外交战略已经做了明确的表述:两个始终不渝,始终不渝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我不相信2009年之后要改变这个做法。

 (本文已被浏览 242 次)
 发布人:admin
 → 推荐给我的好友
上篇文章:山西临汾原宣传部长涉嫌受贿贪污受审
下篇文章:揭秘“上海一秘”的带“病”提拔之路
  → 评论内容 (点击查看)   共0条评论,每页显示5条评论   浏览所有评论
(没有相关评论)
  → 发表我的评论
您的姓名: 您的Email:
评论内容:
250字内
发表评论:  新大同网友情提示:您好像还没有 注册 或还没有 登陆 本站?!    发表评论须知 →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
  • 本站有权保留或删除您发表的任何评论内容;
  •  大同经济风云人物颁...
     看,大同要变样了
     东方罗马杯第二... 
     你的投票影响大同经...
     耿彦波御河西路现场...
     大同,好一座尊老敬...
     华夏第一凤壁诞生大...
     岩松:看日本报道中...
     DTTV第二届大同...
     华林新天地盛大开业 ...
     农村巨变展新颜——...
     我市召开动员会部署...
     大同大爱再暖四川同...
     控烟专家综合督导“...
     “慈爱阳光”照亮求...
     新拓改道路交通... 
     热源供热量不足 居...
     多部门联合 我... 
     姚明庆幸腹股沟伤势...
     王志就任丽江副市长 ...
    关于我们   大同聊吧   友情链接   留言   TOP
    版权所有:新大同网  http://www.sxdt.com.cn/       
    客服1:新大同网真诚为您服务。   客服2:谢谢。      晋ICP备060057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