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区综合整治 市民:基础设施和机制需跟上 |
|
发布时间:2008-03-10 09:26:22 发布人:新大同网 来源:大同晚报 |
|
   本报讯 (记者  邸东芳) 大同市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开展以来,城区积极行动,专业队伍与驻地官兵、群众齐上阵,至3月6日,共清运垃圾近1100吨,拆除临时搭建摊点50余家,规范、处理违反“门前三包”责任制的商家、店铺20余家,集中整治取得阶段性效果。     城区承担着全市80%以上主次干道市容市貌的集中整顿任务,为此,该区建立了责任机制,层层分解任务,四套班子联点包片,全区上下展开了声势浩大的集中整治大会战。垃圾死角是重点治理对象,14个街道办事处、环卫园林专业队伍、驻地官兵和市民一齐上阵,到昨天,全区摸排出的45处垃圾死角全部清理完毕,总计清运垃圾、施工废土近1100吨。同时,整顿主次干道市容秩序,坚决取缔主干道占道经营行为和马路市场,目前取缔马路市场、马路工厂35家,取缔无证店外展卖经营53家,规范各类小摊点190余家,6家未按要求进行围场的临街施工、门面装修被责令一周内整改。园林部门彻底清理了10条路街和8处景点5.6万余平方米的绿化带杂物近80吨。     记者昨天在向阳里西街、迎春里等地看到,许多市民对清除多年积存的垃圾拍手称快,见有记者来,大家纷纷为今后搞好环境卫生献计献策。在柳泉街、南永昌里,南关街道办事处的人员正在清理现场,大家均对突击清理后如何保持下去表示担忧。一位市民提议:进一步理顺机制、体制,采取对个别路段实行硬化、明确划分责任区等措施予以长效管理。也有人认为,在一些小街小巷,由于没有下水,基础设施薄弱,整治过后很可能出现反弹。因此,大家建言,在城中村、城乡结合部,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迫在眉睫。
(本文已被浏览 320 次)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