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消毒碗筷收费说不 |
|
发布时间:2008-05-09 11:10:03 发布人:新大同网 来源:大同日报 |
|
   5月6日解放日报社会新闻版头条刊登了记者调查,称上海一些饭店将餐具用一次性塑料膜密封包装提供给消费者,还有的店家将筷子、餐巾纸、牙签“三件套”打包塞给消费者。当消费者提出不需要这样的餐具时,经营者一脸冰霜:“我们这里都用这种餐具,没有免费筷子”。强硬的态度,让众多食客被迫掏了“消毒碗筷费”。     无独有偶,本市消费者也碰到类似的情况。去饭店就餐,见到店家搁在桌上包起来的餐具,询问有无其他选择,多半儿会碰一鼻子灰。看来,在想方设法多赚钱、快赚钱方面,不论是本地商家还是外埠店家,都体现了同样的能量(相关报道见本报社会新闻版5月8日消息)。     为食客提供卫生、整洁的餐具,是饭店经营者的份内之责,而现在许多地方将这种份内之责堂而皇之地“外移”——如数甚至加倍地转嫁到消费者身上,亦即本该由经营者支付的“消毒碗筷费”居然成了消费者就餐前颇为闹心的前奏,委实有些说不过去。肉禽蛋涨价,菜价、酒水在原来基础上都随之水涨船高。对这一块儿支出,消费者尚可理解。可是,连碗筷“消毒费”都列入“转移支付”,实在有一点雁过拔毛的感觉。对此行径,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明确表示,强收“消毒碗筷费”的经营者涉嫌强制消费,消费者可以拒付。     解放日报的这则报道还从另一侧面揭示了一些饭店强收“消毒费”和“三件套”餐具费用的奥秘。批发一次性餐具的销售人员介绍,捆在一起的“三件套”批发价远低于饭店收取消费者的价格。譬如“三件套”批发价一般在0.25元左右,而饭店向消费者收取的“碗筷费”至少1元,仅仅“碗筷费”回报率便高达400%,远远超过一些菜品的毛利率。面对这类强制收费,许多消费者回答记者采访时都表示,“虽然心存不快”,但实在“不好意思因为几元钱和店方较真儿、翻脸”。暴利诱因在前,爱面子心理导致的默许、客观纵容在后,再加上针对餐饮业界出现的这个新情况,相关管理部门因滞后缺位而形成的管理真空,共同发酵成了经营者本来违规却理直气壮的有恃无恐:想吃饭,先交碗筷费来!     看来,扼制饭店不合理收取的“消毒碗筷费”,招儿其实挺简单:管理部门莫做看客,及时介入;食客嘛,挺直腰杆喝一声:NO! 
(本文已被浏览 376 次)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