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群众撑起“健康保护伞” |
|
发布时间:2006-12-21 11:46:48 发布人:新大同网 来源:大同日报 |
|
    (记者 杨元丰)今年以来,我市各部门密切配合,全力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极大地缓解了广大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为群众撑起“健康保护伞”。     据统计,全市9个农业县区中,目前已有6个成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区,覆盖全市农村人口112.6万人,覆盖率达67%,远远超过了国家要求的今年覆盖率达到40%的目标;今年,我市实际参合农民966657人,参合率达85.9%;全市合作医疗基金总计4948.53万元。截至11月底,6个试点县区合作医疗基金总支出达2387.8万元,其中住院补偿70430人次,补偿费用1834.59万元;门诊补偿375015人次,补偿费用513.38万元;体检补偿143402人次,补偿费用39.83万元。同时,我市积极在城区、矿区建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服务站,到目前已认定46家,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3家、服务站23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覆盖率达31.7%,基本满足了城市居民的社区卫生服务需求。     早在2003年10月,我市就启动了大同和左云两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今年,我市按照国务院提出的“要加大力度,加快进度,突破难点,积极推进,扩大覆盖面,提高财政补助标准”的总体要求,市、县区两级政府积极申报、争取,经省政府批准,我市又启动了阳高、天镇、灵丘、南郊四个扩大试点县区。为使这项工作健康有序、积极稳妥地开展,我市卫生等部门与各新闻媒体密切配合,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宣传,并通过发放资料、张贴标语等途径,宣讲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好处和做法,彻底消除农民的思想顾虑,使他们积极主动自愿参合。与此同时,我市还加强人员培训,提升基层医疗机构和经办机构人员的工作能力和服务能力,并加强监督管理和公示制度的落实,确保合作医疗基金的安全运行。到目前,我市还未发生参合农民投诉举报现象。     在抓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同时,我市坚持做好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并把这项工作作为“方便群众、维护居民健康、促进社区和谐”的重要手段,加大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工作的推进力度,努力构建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今年以来,我市专门组织有关专家进行了调研论证,起草了《大同市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规划(草案)》,按照我市实际和区域卫生规划要求,做好了地段划分工作,规范了卫生服务机构的管理,做到了“三统一”,即统一标识、统一档案和统一制度。同时,我市加大财政和社会资金的扶持力度,合理制定了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规划,对居民健康档案做到了统一标识、统一管理和统一使用。在此基础上,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培训,并大力整顿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逐步规范社区卫生服务功能。 
(本文已被浏览 443 次)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