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农村建设要加快“四个推进” |
|
| 发布时间:2007-01-23 09:24:05 发布人:新大同网 来源:大同日报 |
|
    全市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07年我市新农村建设要以“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为目标,以建设现代农业为首要任务,加快“四个推进”。这是市委、市政府正确把握我市农业和农村形势,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推动新农村建设步入又好又快发展轨道而作出的新的部署。     2006年,我市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全面铺开;“两区”开发启动实施,总投资224亿元的46个项目被列为全省重点项目,一批项目已开工建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90户,销售收入同比增长67.4%;生态畜牧经济区建设稳步推进,农业基础设施继续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进一步加快;全年实现了农村经济总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双增10%的目标。但是,我市仍面临着农业基础脆弱、农村经济落后、农民增收的困难较大等问题,特别是县域经济实力不强,对全市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不大。     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必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重民生、办实事、抓发展、促和谐,着力加快“四个推进”——     一是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在统筹城乡区域发展上取得新进展。要按照特色城镇化战略的要求,把发展主导产业与建设县乡财源相结合,发展一乡一业、一村一品,进一步提高城镇的产业支撑能力。加快城镇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人口集聚、市场活跃和产业兴旺,提高城镇综合承载和辐射带动能力。同时,要坚持典型引路,加快省定85个试点村和160个重点推进村的新农村建设,完成104个试点村的规划编制工作,选择100个企业与试点村开展“百村百企结对子”活动。“村村通”、饮水解困工程和农村公共文化体育、医疗卫生、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医疗救助制度等农村各项事业发展都要齐头并进。     二是加快推进雁门关生态畜牧经济区建设,在农民增收上取得新进展。要鼓励农民由种植业为主向种养、加工、服务等产业发展。要加大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加大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引导和职业技能培训力度,多方拓宽增收渠道,广开致富门路。     三是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在农业增效上取得新进展。要从政策扶持、协调服务、提供信息等方面推动农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进一步建立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的联动机制,实现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打造具有特色的农产品品牌,并建设一批规范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     四是加快推进“两区”开发项目建设,在提升县域经济发展水平上取得新进展。要认真落实好省委、省政府关于“两区”开发的各项政策,特别是在产业扶持、下放经济管理权限、税收优惠、用地支持、吸引人才等方面的政策,抓紧抓好6个县区46个重点开发项目,全力推进项目建设,做大做强特色产业集群,进一步壮大县域经济,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新农村建设事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福祉。全市上下一定要同心协力,真抓实干,在加快“四个推进”上取得实实在在的新进展。
(本文已被浏览 357 次)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