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公车”新闻有感 |
|
发布时间:2007-12-22 08:48:22 发布人:新大同网 来源:大同日报 |
|
近年来,百姓对公车消费膨胀多有诟病,坊间有“屁股底下半栋楼”之说。每年“两会”期间,也是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有全国政协委员曾列举我国公车达百万辆,其中真正用于公务的约占1/3。近日的两则新闻,再次引起人们对公车消费的关注。     据新华网12月14日报道,陕西省人事厅126名公务员配有42辆公车(不包括购买后仍未挂牌使用的车辆,也不包括下属事业单位的十多辆汽车),厅级领导(包括已办理退休手续的2人)“人人有车”,下属各处室绝大多数“室室有车”,其中超标车多多,最高的排气量4.5升(超过正省级3.0的标准);还有4辆车挂着军队、武警牌照。这一“超级车队”引发了近日当地对公务用车的整顿。     另据12月13日《今日早报》载,舟山市将全市480辆公车的单位名称、车牌号码、耗油量、里程、修理费用等,按季度汇总的方式在媒体上向社会“张榜”公布,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应当说,我国各级党政机关的汽车配备一直有严格规定,比如,中办、国办《关于党政机关汽车配备和使用管理的规定》明确规定,只有正省部级干部才能一人一辆配备专车。而实际呢?恐怕存在陕西省人事厅类似问题的部门、单位并不是少数,只是程度不同而已,以致损害了党和政府机关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也影响了干群关系。从陕西省人事厅“三人一辆公车”现象,公众自然会想到:这42辆车中,有多少是合法的?其余的车从何而来?据报道,在供厅领导使用的13辆汽车中,除2辆外其余11辆均超标,各处室配备的车中也有不少超标车,购置这么多高档车的经费从何而来?是否与部门职能有某种微妙的联系?     而舟山市的做法,则从另一方面证明了治理公车消费的现实窘境。有媒体称其为治公车花费的“良药”。依笔者愚见,在全国推而广之,却未必可行。舟山市只有480部公车,占了报纸的1个整版,若一个市有成千累万或上十万辆公车,又该如何“张榜”呢?而且,就目前的舆情而论,也难免一些部门和单位钻空子、找借口隐瞒真实情况。再者,既然能公布于众,就表明相关监管部门是知情的,何不按有关法规迅速做出处理?     客观地讲,解决公车问题,一直是高层和各地有关方面一个急迫的任务,各地也出台了很多措施,然效果并不理想。问题似乎还在于,对相当多的制度,执行者执行时打了折扣,而监督者监督得也不到位。若这种状况不能得到根本改变,公车消费的大“窟窿”还是难以堵住。显然,还要从制度上对公车有“硬杠杠”约束和监管。   
(本文已被浏览 477 次)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