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交,优先战略何时真正体现 |
|
发布时间:2006-12-13 16:22:37 发布人:新大同网 来源:大同晚报 |
|
    (记者 水复) 面对近年来私家车辆猛增而道路拓展艰难的现状,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已成为本市改善市民出行条件,缓解交通压力的首选措施。然而,当前城市公共交通存在诸多滞后与不足,而作为全市唯一的公交国有企业,市公交总公司的经营与发展却遭遇了诸多自身无法排解的特殊困难。     综合广大市民近年来的相关举报投诉,公交车最令人不满意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发车间隔太长。候车的市民平时还不太在意,一到冬季,不是长时间等不着车,就是等到车挤不上去,忍冻挨挤成了家常便饭。二是车况太差。虽然近年来公交公司不断有新车投入运营,但5路、9路、18路、21路、24路、32路等线路大多系其他路线替换下来的旧车经常“趴窝”,车容车貌不整,沿途嗓音太大。三是司乘人员服务质量亟待提高。在一些线路特别是连接城区与郊区的线路,有的司乘人员“压点”,“飙车”时有发生。遇到月票和享受免票的老年人、残疾人,常常甩客越站,遇站不报或一味催促快速上下车,给乘客就近下车及出行安全埋下诸多隐患。     就市民关注的问题,记者专门采访了市公交总公司。据有关负责同志介绍,大同市现有公交运营线路35条,车辆568辆,线路总长度4638公里,年容运量5900余万人次。近两年,公司采取银行贷款和吸引民间资本等多种办法,先后购置新车193部,更新和装备了9条线路。     然而由于地方经济发展相对缓慢,加上“公交优先”的发展战略未能得到积极落实,大同城市公交依旧存在诸多困难,政府投入不足、巨大的社会福利性负担、各类社会车辆的无序竞争,油料、零部件价格猛涨等,给公交公司造成了难以承受的成本压力。再加上城市规划滞后,目前全市万人公交车拥有量仅为5台,不及全国平均水平的50%。而且,由于相关场站建设缓慢,全市近30%的公交车只能在公路上停靠存放。所有这些,都在客观上造成了市民乘车的不便。     至于市民反映的服务质量问题,公司近年来也加大了管理处罚力度。仅今年就处理乘客投诉140余起。公司将内抓管理、外树形象,让广大市民在公交的改革与创新中获得最大的便利。
(本文已被浏览 443 次)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