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市灵丘县 |
|
作者: 出处:灵丘县 更新时间: 2007年01月14日 |
灵丘县概况
地处晋北高原的灵丘就要走出大山的重重包围,进入一个广阔的世界,和全球有识之士成为朋友了。我们首先竭诚欢迎各地网友走进灵丘,认识灵丘,开发灵丘,欢迎全球春风从四面八方吹进灵丘。
灵丘是一块美丽富饶的土地。2700平方公里的版图无山不秀,有水皆清,全部由灵山秀水凝聚而成。 大地母亲在展露她绰约风姿的时候,更以她博大的胸怀为我们孕育了富饶的资源。在这块“九分山水一分田”的“绿洲”上有金、银、铜、铁、锰、铅、锌、钼、花岗石、大理石、珍珠岩、石英石等40多种矿藏,而且藏量丰富,品位精良;有平型关战役遗址、越武灵王墓、觉山寺、空中草原、南山自然风景区、桃花山天然溶洞等40多处旅游景点,还有广阔的牧坡,开阔的森林,丰富的水利,便利的交通,以及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汉、匈奴、鲜卑、蒙古等民族以他们的勤劳和智慧创造的内长城、辽代砖塔、唐代石佛冢群等辉煌灿烂的古代文化和现代灵丘人民创造的苦荞系列产品、黄烧饼、核桃、花椒等誉享神州的名优土特产品。灵丘实乃风水宝地、人杰地灵、历史悠久、人丰物华、风景独特,自然资源丰富,环境条件优越,开拓前景,来灵丘旅游、投资、工作必有收益。
唐水钟灵,魏山毓秀。灵丘是一个寻求发展并充满希望的地区,只要有你胆识、有智商、有眼光,来到灵丘定能大展鸿图,谁先步入灵丘,谁就赢得主动。 我们打开山门欢迎您。
地理位置
灵丘位于山西省东北部,大同市东南角,地理座标为东经113°53′—114°33′,北纬39°31′—39°38′。东与河北来源、蔚县接壤,西与本省繁峙、浑源毗邻,南与河北阜平交界,北与本省广灵相连。全县南北长84公里,东西宽66公里,总面积2732平方公里,是大同市第一大县,全省第四大县。
灵丘气候复杂多样,受地形影响南北气温、湿度、无霜期等气候条件差异较大,适宜多种经济作物。土地资源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全县现有51万亩耕地,其中41万亩属中低产田,近年来通过改造仍有35万亩低产田,这无疑是发展农业的巨大潜力所在。全县有牧坡面积135万亩,现已利用95万亩,还有40万亩可供开发利用。全县除有林面积外,还有83.6万亩宜林面积可待利用。
自然特征
灵丘基本地貌由三部分构成,其中85.5%属土石山区,8%属丘陵,6.2%属平川。地理特点是山多、坡多、沟多,素有“九分山水一分田”之说。境内有大小山峰500余座其中太白山主峰海拔2234米。主要河流有唐河、赵北河、三楼河、下关河、华山河五系常流河。唐河是主干河流,发源于浑源戗风岭流经灵丘6乡镇52个村,出境后经涞源汇入渤海水系。全县地表水2.65亿m3,地下水1.1m3。
灵丘属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总特点是:春季时间短,昼夜温差大,降雨少,风沙多,往往出现春旱;夏季雨量集中,但分布不均匀,常常遭受伏旱和冰雹的危害;秋季凉爽,降雨时多时少,年季变化大,多雨年常造成大秋作物返茬和冰雪霜冻的危害;冬季较长,空气干燥,气候寒冷,对越冬作物不利。全县年平均气温7° C,极端最高气温37.3°C,极端最低气温零下30.7°C,平均大于5°C的积温3329.5°C,无霜期一般在150天左右,最长为189天,最短为120天,南山地区无霜期较长,一般在160天左右,北山、东北山一般为120-130天,
发展优势
经济区位优势:灵丘位于晋东北边缘,是大同通往沿海地区的南大门,并处在大同、张家口、北京、天津、保定、石家庄、太原经济圈的中心位置。境内虽有山川之险峻,却无交通之阻,京原铁路和大涞、天走、京原三条公路干线在这里交汇,县乡公路四通八达,交通极为便利。
自然条件优势:灵丘气候复杂多样,受地形影响南北气温、湿度、无霜期等气候条件差异较大,适宜多种经济作物。土地资源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全县现有51万亩耕地,其中41万亩属中低产田,近年来通过改造仍有35万亩低产田,这无疑是发展农业的巨大潜力所在。全县有牧坡面积135万亩,现已利用95万亩,还有40万亩可供开发利用。全县除有林面积外,还有83.6万亩宜林面积可待利用。
矿产资源优势:全县已初步探明各种金属、非金属矿藏40多种,其中有较高开发价值的30多种。现已开采的有花岗石、大理石、珍珠岩、石英石、金、银、铜、铁、锰、煤等20多种,特别是是花岗石不仅储量大,而且品种多、质量高、花色好,尤以“贵妃红”最为名贵,倍爱中外客商亲睐,产品远销美国、日本、新加坡、澳大利亚、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铜矿、银矿、锰矿储量大,品位高,分布集中,锰矿在华北地区独一无二。巍山银矿储量在全国名列前茅,具有极为广阔的开发前景。
旅游资源优势:灵丘历史文物丰富,革命遗址众多,自然风景优美,区域文化独特,历史人文遗迹和自然景观星罗棋布。境内有国家、省、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和自然景区50多得。其中以平型关战役遗址、赵武灵王墓、北魏觉山寺、曲回寺唐代石佛冢群、桃花山天然溶洞、甸子梁空中草原最为著名,发展旅游业潜力巨大,前景广阔。
建设成就
1997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完成31000万元,比上年增15%。农业战胜了历史罕见的旱灾,大灾之年农村经济稳定发展,农业总产值完成14097万元,比上年减17.29%农村经济总收入完成45467万元,比上年增27%,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385元,比上年增37%。扶贫攻坚和小康建设取得新成果。继96年7乡镇达到扶贫攻坚目标后,97年又有10个乡镇越过了人均温饱线,其中有4个乡镇被上级验收达标,同时有2个乡镇39个村达到了小康标准。全县乡镇企业总产值完成53780万元,营业收入完成47309万元,分别比上年增38.5%、36.2%。乡及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15093万元,现价销售产值14034万元,分别比上年增11.3%和1.1%。财政总收入完成2865万元,比上年增4.84%,地方财政收入完成2229万元,比上年增18%。全县社会商品零售总额15609万元,比上年增18.3%,城乡居民储蓄存款额达3.71亿元。城市建设发生较大变化,96、97两年新建了农机商厦、供销大厦等商业大楼,新规划的商贸一条大街开始建设,已奠基和正在新建的有10多外,停工多年的西街下水道工程重新开工建设;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迅速,已成为我县经济有力的增长点。旅游开发正在全面起步前景广阔。与此同时,党的建设、民主法制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科技教育和其它各项社会事业都有新的发展,连续获得“省级双拥模范县城”称号。
(本文已被浏览 2341 次)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