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发布信息 ·用户注册 ·用户中心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浑源龙山应无恙
作者:  出处:新大同网  更新时间: 2007年04月20日 
 山西省的历史名山中有两座龙山。一座位于太原市郊西南,有古代道教石窟,已享誉国内外;另外一座龙山位于浑源县境内,金元时期其声名并不亚于太原龙山。我们这里讲的是浑源龙山。
  浑源龙山以东20余公里处即是著名的北岳恒山。现在人们几乎没有不知道北岳恒山的,但街道浑源龙山的却十分罕见。然而,事实上800年前金元之交的时候,浑源龙山的声誉一时间竟要比北岳恒山的还要大一些。元好问这样的大诗人曾以《北岳》为题写过一首七律,.其中有两句为:“乾坤自有灵境在,地位岂合他山尊?”言辞间颇有些为那时的恒山鸣不平的意思。元好问也以《游龙山》为题写过一首长诗,长到了共七十二言的篇幅。如果说元好问的《北岳》诗写得多少有些抑郁,那么他的《游龙山》诗却写得十分恣肆豪放。他把浑源龙山亲切地称作“老龙”和“大物”,赫然吟唱道:“胸中隐然复有此大物,便可挥斥八极隘九州!”元好问何以这般地夸赞浑源龙山?原来,在此之前,诗人在大梁(今河南开封)结识了姓雷和姓刘的朋友常常向元好问吹嘘他们家乡的山是如何如何的好。时间长了,元好问心中就有些不快,决心要拿自己家乡的龙山让姓雷和姓刘的朋友见识见识。于是,终于就有了彼此相邀游龙山和写下《游龙山》长诗这样一件事情。诗的一开头元好问就直抒胸意,曰:“囊予魏大梁,得交此州雷与刘。自闻两公夸南山,每恨南海北海风马牛。老龙面目今日始一见,更信造物工雕锼。”要换成今天的大白话,那就是:你们不是总向我吹你们南方的山是如何如何好吗?怎么样,今天让你们一见浑源龙山,该相信天地造化更有伟大之处了吧!
诗人元好问写过“诗人爱山爱彻骨”这样的句,像元好问这样爱山的诗人在金元之交时更是远非少数。无独有偶,金元河汾诸老中就有一位叫刘祁的,他不但与元好问同一时代,而且还是浑源人。金哀宗亡国的第六年,亦即公元1239年的农历七月,当时在河东颇有诗名的才子麻革,接受浑源刘祁多次邀请,从晋南远上代北,准备攀登浏览浑源龙山。未行前,麻革曾以为自己从小生长在河东名山王官峪和五老峰之下,中原名山也游历过许多,荒凉凄凄的塞北会有什么样的名胜之山可游呢?刘祁该不会是夸大其辞吧。一直到一群好友同登龙山的途中,麻革还颇为怀疑,因为从他越过雁门关,见到的山颜色大多死灰一般,连路旁草木也缺少青翠之色。然而,麻革却怎么也不会预料得到,自登上龙山群峰的那一刻起,他的兴致竟随着山的景色的迅速变换而一步高似一步。一路上有诸如大云寺、西岭、文殊岩、北岭、玉泉寺、望景台等等,及至攀上龙山绝顶萱草坡时,“南望五台诸峰,若相联络无间断。西北而望,峰豁而川明,村墟井邑,隐若微茫,如弈局然……望群木皆翠杉苍桧。凌云千尺,与山无究,此龙山胜概之大全也”。麻革一行完全被征服了。行程中,麻革还受大家的拥戴,提笔挥毫在龙山路侧大石上题留了自己与同行各位的大名以及此次游山的年月时日。麻革、刘祁一行游龙山共用了两天的时间,头天晚上即宿于文殊岩东轩。当时月下石畔,大家酒过三巡,竟又互相争辩起天下名山究竟何处为胜的话题来,但显然此时的麻革早已对浑源龙山有了一个身临其境的新认识。次日下山之后,游兴未尽的麻革竟然激动得夜里连觉也睡不着了,用他自己在《游龙山记》中话讲,即“卧,念兹游之富,与夫昔所见而不能寐”。他认为浑源龙山固然没有华山那样雄尊、五老峰那样巧秀,甚至也没有中原女几山的婉严与白马山的端重,但如果要论奥秘渊邃与意境深远。特别是龙山森林的蔚繁荟萃,则又是其它名山所不及的。麻革最终在《游龙山记》中感慨地叹道:“不知天壤之间,六合之内,复有几龙山也!”
  浑源龙山,又名封龙山。从800年前这些诗人笔下去寻求历史上的龙山风貌。我们得到的是油然而生的憧憬向往之情,还有不尽的思古寻古之意。邀麻革北游龙山的浑源刘祁,原是金太学生。金天兴元年(公元1232年)距离金亡国还有两年多时间时,刘祁可能就已看到金必亡的结局,所以他毅然归隐乡里耕于龙山脚下的山野阡陌之间,并结庐草居,将所筑住室命名曰“归潜堂”。在归潜堂刘祁写下了著名的《归潜志》一书,其中许多记述后来被《金史》所引用。金元之交的诗坛领袖元好问本忻州人,他多次登游龙山,因此与同时代另两位好游浑源龙山的名人李冶、张德辉一起被世人称为“龙山三老”。浑源龙山古时多有碑刻,据知还有许多一直被保留到了现在。麻革《游龙山记》中,曾特别讲到他与当时同游诸人在龙山大云寺观瞻龙山留题碑碣之事,内中金同知兼北平转运使雷思诗碑尤为知名。根据清初有关方志记载,龙山大云寺与玉泉寺在当时已经败废不堪,然而清中叶后似又有修复……
  浑源龙山显然是一座自然风景名山,而且又是一座文化名胜之山。世人云:山不在高,有名则灵。何况浑源龙山主峰高在海拔2267米,山体广在200平方公里以上乎?龙山所在之地自古被称为浑源,是因为浑河的源头就出于这块古老的土地之上。再具体些谭,浑河的许多源头中事实上有3个主要源头都发脉于龙山之中。如今,浑源龙山的核心景区主要处于荆庄乡的地域范围之内。如果你沿着那条充满沧桑之感的李峪口古道去寻游元好问、麻革笔下的龙山的话,你就会看到龙山之山还是那样苍劲,龙山之水还是那样清澈,龙山之林更加葱郁,龙山古迹则愈加神秘。正是:
代北名胜名依旧,
浑源龙山应无恙。
 (本文已被浏览 1023 次)
 发布人:admin
 → 推荐给我的好友
上篇文章:山西名产名吃介绍
下篇文章:大行普贤菩萨
  →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 评论内容 (点击查看)   共0条评论,每页显示5条评论   浏览所有评论
(没有相关评论)
  → 发表我的评论
您的姓名: 您的Email:
评论内容:
250字内
发表评论:  新大同网友情提示:您好像还没有 注册 或还没有 登陆 本站?!    发表评论须知 →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
  • 本站有权保留或删除您发表的任何评论内容;
  • 阅读排行
    · 大同市矿区简介
    · 大同概况视频
    · 大同宣传视频
    · 苦荞降糖茶
    · 大同历史人物6
    · 大同市阳高县
    · 大同市灵丘县
    · 大同土林风光
    · 云中大同特别推荐
    · 山西名产名吃介绍
    · 大同市城区简介
    · 大同历史
     
     
    推荐文章
    · 大同土林:黄土高原上...
    · 大同风味小吃
    · 阳高赛戏戏剧的“活化...
    · 大同鼓楼
    · 揭秘解放军兵败大同 ...
    · 云中大同特别推荐
    · 大同宣传视频
    · 应县木塔
    · 九龙壁
    · 悬空寺
    · 云冈石窟
    · 名城大同
    关于我们   大同聊吧   友情链接   留言   TOP
    版权所有:新大同网  http://www.sxdt.com.cn/       
    客服1:新大同网真诚为您服务。   客服2:谢谢。      晋ICP备060057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