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发布信息 ·用户注册 ·用户中心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大同历史人物2
作者:  出处:大同市人民政府办  更新时间: 2007年01月01日 
魏国大将张辽
    张辽,字文远,雁门马邑人,三国时期著名将领。东汉未年投吕布帐下为将,吕布在下邳被曹操消灭后,投降曹操。由于他有卓越的军事才能,初投曹操便被提升为裨将军。
    建安二十年,张辽驻守合肥,孙权率领十万大军进攻合肥,张辽召集了手下强兵将士八百人冲锋陷阵,杀伤敌兵无数,直冲到孙权帅旗之下,致使孙权大谅失色,部将闻风丧胆,不战而逃。张辽部下将士无不佩服他的胆识和英武。孙权围城十几天,屡遭失败,只好撤军。张辽又乘胜追击,连打胜仗。日后曹操嘉奖张辽时说:"以步卒八百,破贼十万,自古用兵,未之有也!"遂拜他为征东将军。曹丕继位后,封张辽为晋阳侯,增邑千户,又专门为他建造了豪华的府第。
    张辽于五十三岁病逝之时,曹丕为失去一员大将相当难过,哀悼时痛哭涕,谥张辽为"刚候",并让张辽的儿子张虎继承了张辽的爵位。



    鲜卑骄子拓跋宏 
    拓跋宏,复姓拓跋,名宏,是北魏王朝自拓跋王圭以后的第六个皇帝,即魏孝文帝。他在皇兴元年(公元467年)八月,出生于平城皇宫之内,其父献文帝非常高兴,因喜生贵子而大赦天下。拓跋宏三岁时,被立为皇太子,母亲李夫人按照北魏"皇妃生子立为太子则被赐死"的规定,身遭厄运。拓跋宏在宫中奴婢抚养之下,自幼聪明,秉性孝谨,四岁时,就懂得为父亲吸吮脓疮,深受世人称赞,皇兴四年(公元470年)六月,二十三岁的献文帝在永安殿暴崩,冯太后于延兴元年(公元471年)辅佐拓跋宏临朝听政。在此期间,颁行了俸禄制、三长制和均田制:
    俸禄制--因北魏初年吏治混乱,官吏以自筹俸禄为名任意敲诈百姓、鱼肉乡民,故而规定官吏俸禄由政府统一筹集、分发,官吏不得自筹。
    三长制--五家为一邻,五邻为一里,五里为一党,分别设置邻长、里长、党长。三长制是为取代宗主督护制而建立的的基层行政组织,有利于中央集权。
    均田制一-凡十五岁以上的男女都可以向国家领取耕种的土地,男子一人可领取露田(荒地)四十亩,桑田二十亩,女子可领取露田二十亩。桑田为私田,也称永业田,死后可传给子孙。露田不能买卖,死后归还官府。
    这些针对当时弊政的政治改革,有利于巩固北魏的统治,对安定社会环境,推动经济发展方面,是有进步意义的。太和十四年(公元490年)太皇太后冯氏驾崩,拓跋宏开始亲政。太和十八年(公元494年)拓跋宏为了摆脱鲜卑保守势力的影响,加强对中原地区的控制,决定迁都洛阳。事先他曾了解,以前北魏历代王朝,也曾多次议论迁都洛阳。但都因为遭到鲜卑贵族保守势力的反对而被搁置了。因此这次迁都,他决意秘而不宣,召集群臣,声称要调集大军南征。于是拓跋宏全副戎装,率领三十万人马从平城出发,渡过黄河,进驻洛阳。有一天,文武百官司纷纷跪在马前,叩头谏止南征,有个鲜卑贵族拓跋休声泪俱下,苦苦哀求不要南证,并诉说以前北魏军队南征时,在淮河岸边屡遭惨败,尸体堆积如山的教训。拓跋宏听罢以后,改换怒容地对群臣说:"这次南征,兴师动众,不可劳而无功。不南征,便迁都。列位爱卿可以表示意见,赞成迁都的站在左边,赞成南征的站在边。"多少年来,文武百官一提起南征,都吓得魂飞魄散,尽管心里不太赞成迁都,但在选择南征和迁都两件事中,自然要避重就轻,选择后者。因此,都不谋而合地站到左边。干是,这些人都中了拓跋宏之巧计,大军便停驻洛阳,胜地完成迁都夙愿。
    迁都洛阳以后,鲜卑贵族穆泰、陆睿阴谋在平城另立朝廷,同洛阳分庭抗礼;大太子拓跋恂在势力的怂恿下,密图从洛阳逃回平城参加叛乱,但拓跋宏的改革已深入人心,叛乱者很快就被平息,太子拓跋恂被废,并被赐死。此番从平城迁到洛阳的人口约有百万,均称"代迁户"。朝廷颁旨规定:"代迁户"一律改为洛阳籍贯,死后要葬在洛阳北邙山。用汉服代替鲜卑服,朝中禁用鲜卑语,并改鲜卑姓不汉姓,皇室原姓拓跋改姓元,其丘穆陵氏改姓穆、步六孤氏改姓陆、贺赖氏改姓贺、独孤氏改姓刘、贺楼氏收姓楼、忽忸于氏改姓于、纥奚氏改姓嵇、尉迟氏改姓尉,合称八姓。提倡鲜卑贵族同汉人士族通婚,拓跋宏自己就娶了崔、卢、郑、王四姓的女子做正妻,并把几个公主都嫁给汉族大姓,仅范阳卢氏一家就娶了三位公主。
    孝文帝拓跋宏的一系列改革,推动了北魏王朝政治和经济的向前发展,促进了鲜卑族同汉族的融合,使得鲜卑族进一步汉化。因此魏孝文帝可称为是鲜卑骄子,是个开明君主,在各个民族融合,互学先进经验,推动历史发展方面,做过很大贡献。 
 (本文已被浏览 939 次)
 发布人:admin
 → 推荐给我的好友
上篇文章:大同历史人物1
下篇文章:大同历史人物3
  → 相关文章
大同历史人物6 大同历史人物5
大同历史人物4 大同历史人物3
大同历史人物1

  → 评论内容 (点击查看)   共0条评论,每页显示5条评论   浏览所有评论
(没有相关评论)
  → 发表我的评论
您的姓名: 您的Email:
评论内容:
250字内
发表评论:  新大同网友情提示:您好像还没有 注册 或还没有 登陆 本站?!    发表评论须知 →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
  • 本站有权保留或删除您发表的任何评论内容;
  • 阅读排行
    · 大同市矿区简介
    · 大同概况视频
    · 大同宣传视频
    · 苦荞降糖茶
    · 大同历史人物6
    · 大同市阳高县
    · 大同市灵丘县
    · 大同土林风光
    · 云中大同特别推荐
    · 山西名产名吃介绍
    · 大同市城区简介
    · 大同历史
     
     
    推荐文章
    · 大同土林:黄土高原上...
    · 大同风味小吃
    · 阳高赛戏戏剧的“活化...
    · 大同鼓楼
    · 揭秘解放军兵败大同 ...
    · 云中大同特别推荐
    · 大同宣传视频
    · 应县木塔
    · 九龙壁
    · 悬空寺
    · 云冈石窟
    · 名城大同
    关于我们   大同聊吧   友情链接   留言   TOP
    版权所有:新大同网  http://www.sxdt.com.cn/       
    客服1:新大同网真诚为您服务。   客服2:谢谢。      晋ICP备060057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