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历史人物4 |
|
作者: 出处:大同市人民政府办 更新时间: 2007年01月01日 |
   荐贤名相毕士安     毕士安,字仁叟,西京大同人,宋朝著名宰相。其曾祖与祖父都在本州、本县做小官,父亲还任过观城县令。毕士安从小好学,曾专程到宋(今河南省商丘)、郑(河南省郑州市)等地求师。宋太祖乾德四年(966年)毕士安中进士,十年后任大理寺丞、三门发运事。咸平元年,任礼部侍郎、翰林学士。     毕士安一生为人正直,勤于政务,治学严谨,知人善任。平日严以律已,宽以待人。曾大力推举寇准,向宋真宗上书说:寇准忠义两全,善断大事,我以为是宰相之材。"于是宋真同意毕士安之奏请,同时任命毕、寇二人为平章事(宰相)。寇准任宰相后,小人申宗古诬告,毕深知寇之为人,极力为寇辩护,查清诬告案件,将申宗古斩首,寇准才得安心政务。以后寇准力主抗辽,政绩显著,均为毕士安荐贤之功。景泰二年,辽国统军挞览领兵南下侵宋,毕士安与寇准力主真宗皇帝御驾澶渊订盟,迫使辽邦不敢进犯,只好订立澶渊盟约,双方罢兵议和。景泰二年,毕士安病逝,享年六十八岁。宋真宗废朝五日,异常悲恸,赠太傅、中书令,谥文简。     毕士安殁后,宋真宗对寇准等说:"毕士安,善人也,事朕南府、东宫以至辅相,饬躬慎行,有古人之风,遽此沦殁,深可悼惜!"后来王旦为相,面奏真宗皇帝:"毕士安清慎如古人,在位闻之感叹,仕至辅相而四方无田园居菜,殁未终丧,家用已屈,真不负陛下所知。然使其家假贷为生,宜有以周之者窃,谓当示上恩,非臣敢为私惠。"真宗皇帝深表同情,赐白金五千两,子世长至卫尉卿,庆长至大府卿,孙从善至光禄寺少卿。     《宋史·毕士安传》中对毕士安有很高的评价:"士安端方沉雅,有清识醒籍,美风采,善谈吐,所至以严。正称年耆,目(目毛)读书不辍,手自雠校或亲善写,又精意词翰,有文集三十卷。"
    巾帼英雄折太君     折太君(误称佘太君),名赛花,西京大同人,乃后周四镇节度使折从阮之孙,永安节度使镇府州折德(户衣)之女。折太君自幼随父折德(户衣)镇守府州,善于骑射,配与北汉名将杨业为妻。折太君生性敏慧,弓马武艺娴熟,深知兵法,辅佐杨业屡立战功,官居云州观察使,号称杨无敌。后来在征辽之时,潘仁美挂帅,杨业为先锋之职,不意潘仁美向怀私怨,包藏祸心。用计遣回保官,致书暗挑敌战。逼孤军而临绝险,假皇命以利词锋。狼牙村兵交马斗,主帅则宴坐高谈,不发一卒相援。陈家峪矢尽力穷,番将则乌屯云集,遂致全军皆陷,杨业被俘,三日不食而亡。      杨业为国捐躯以后,折太君与儿子杨延昭忍住悲痛,将潘仁美陷害忠良之罪恶告下御状,潘仁美虽是皇亲国戚,但罪恶累累国法难容,宋太宗也只好将其治罪。正如清朝光绪年间《苛岗州志》所述:"杨业妻折氏。业,初名刘继业,仕北汉,任犍为节度使,娶折德(户衣)女。后归宋,赐姓杨。折性敏慧,尝佐业立战功,号‘杨无敌‘。后业战死于陈家谷,潘美、王(亻先)畏罪,欲掩其事,折上疏辩夫力战获死之由,遂削二人爵,除名为民。"又《保德州志》云:"折太君,宋永安军节度使镇府州折德(户衣)女,代州刺史杨业妻。性警敏,尝佐业立战功。后太平兴国十年,契丹入寇,业进兵击之,转战至陈家峪口,以无援兵,力屈被擒,与其子延玉皆死焉。太君上书陈夫战殁,由王(亻先)违制争功。上深痛惜,诏赠业太尉,除王(亻先)名。"宋太宗下诏"故云州观察使杨业,挺陇上之雄才,本山西之茂族……(死后)赠太尉,大同军节度,赐其家布帛千匹、粟千石"(《宋史·杨业传》)。     杨业为国捐躯之后,折太君又协助长子杨延昭抗辽立功,累任崇仪副使、江淮南都巡检使、知定远军、保州(保定)缘边都巡检使、本州防御使、高阳关副都部署、加如京使。场延昭戍边二十余年,"契丹惮之,目为杨六郎"(宋史)宋朝皇帝真宗也赞扬地说:"延昭父业为前朝名将,延昭治兵护塞,有父风,深可嘉也。"北宋祥符七年(公元1014年)杨延昭病逝军中,终年57岁,河朔之人多望延昭灵柩病哭流涕,悲声直上九霄。杨延昭之子杨文广从狄青南征有功,授兴州防御吏、知泾州,为定州路副都总管,迁步军都虞侯,卒后赠同州观察使。      杨家将从杨业之父杨信到杨文广,祖孙四代驰骋疆场,英勇杀敌为国捐躯,堪称"一门忠烈",折太君正是杨家将的中流砥柱。虽然正史上受男尊女卑的封建流毒影响,对折太君没有作更多记载,但是折太君那深通兵书、久战沙场、忠心爱国、顾全大局、深明大义的巾帼英雄形象,却深深地印在广大人民脑海之中。她指挥杨家将英勇杀敌的可歌可泣之英雄业迹,已经达到家喻户晓、老幼皆知的深度。后来人们为了怀念她、歌颂她、学习她、崇拜她,希望她留芳千古,永垂不朽,又编演了评书、小说和戏曲剧目,其中以戏曲剧目广为流传。      杨家将主要剧目有:     《七星庙》、《打潘豹》、《杨七郎吃面》、《金沙滩》、《闯幽州》、《五郎出家》、《呼延赞表功》、《李陵碑》、《两狼山》、《潘杨讼》、《雁门摘印》、《清官册》、《黑松林》、《五台会兄》、《孟良盗马》、《三岔口》、《斩六郎》、《寇准背靴》、《赤梅岭》、《杨排风》、《九龙峪》、《四郎探母》、《三关排宴》、《穆柯寨》、《辕门折子》、《破洪州》、《天门阵》、《双挂印》、《雁门关》、《澶渊之盟》、《洪羊洞》、《牧虎关》、《杨门女将》、《十二寡妇征西》、《百岁挂帅》、《太君辞朝》。 
(本文已被浏览 1051 次)
|
|
|
|
| | | |
|